職能科學介入認知功能因子介紹

課程目標 建立「正確情境」之認知

    團體活動或遊戲變化時、學校之學習情境、家中生活作息變化時之適應均需求正確情境認知。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警醒度  現實感  注意力  活動起迄

    職能治療師採用遊戲媒介進行情境認知之訓練,利用口語、聲音或肢體動作引導,指示孩童觀察周遭,確立對現實情境認知,並將注意力聚焦於活動或遊戲中。

    建立參考線索,增加視覺、聽覺輸入及整合經驗

備註

適用於發展遲緩、認知功能不佳或衝動行為明顯之孩童。

 

課程目標 建立「正確行為」之認知

    居家、學校等各種環境中,與他人進行互動時必須具備正確行為模 式。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警醒度  現實感  注意力  辦識  概念組成

    職能治療師利用個別治療或團體治療課程進行行為認知之訓練,給予正向迴饋增強正確行為,削減負向行為,建立習慣化,加速環境適應效率並穩固正確行為模式。

    變換活動方式,訓練辦識訊息並做出正確行為反應的能力,組成正確概念。

備註

適用於發展遲緩、口語溝通技巧不足、人際互動功能不佳或行為落差明顯之孩童。

 

課程目標 建立「人際互動模式」之認知

    發展口語溝通、非口語訊息(肢體動作、表情、聲音訊息)之區辨能力,選擇正確溝通語句,主動表達自我意見或成功回應同儕。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警醒度  現實感  注意力  活動起迄  概念組成

問題解決

    職能治療師設計團體治療課程塑造人際互動情境,逐步建立不同階段之互動行為,適切口語表達、適切肢體動作,進展至意見發表、討論、協商、合作、競爭等進階互動模式。

    變換活動內容,增加孩童角色變化性,強化溝通技巧並發展多樣型式之溝通行為。

備註

適用於語言發展落後、社交技巧發展落後之孩童。

 

課程目標 建立「單一目標或概念」之認知

    發展對於形狀、顏色、數字、數量、命名等單一、獨立認知概念。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注意力  概念組成  類化和概化  問題解決

    職能治療師先對孩童能力及認知目標進行步驟分析,再將未建立的認知步驟確立,進行學習引導,並且展開步驟推進,利用不同的迴饋方式重複執行正確的訊息輸入,產生記憶後則繼續進行後續步驟的認知建立。

    增加干擾條件,可以引導孩童進行試誤學習,以加強學習成效。

備註

適用於接受療育初期,需快速建立認知功能或之孩童,或針對特定認知目標進行密集訓練之孩童。

 

課程目標 建立「連續步驟或活動概念」之認知

    發展對於連串的、具有過程和步驟先後順序之工作的認知概念。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注意力  概念組成  類化和概化  問題解決

    職能治療師先對孩童能力及認知目標進行步驟分析,再將未建立的認知步驟確立,進行學習引導,並且展開步驟推進,在不同的 步驟完成點,給予適切的迴饋方式,利用重複執行正確的訊息輸入,產生記憶後再加以變化,將對於步驟認知和理解類化到其他活動中。

    增加活動步驟,可以引導孩童增加組織能力,完成多步驟活動。

備註

適用於對於多步驟活動理解、執行或參與遊戲、團體活動有困難之孩童。

 

課程目標 建立「特定工作步驟或活動」之認知

    發展對於需特定能力或特定動作技巧、問題解決策略之活動與工作之認知概念

介入因子及媒介

注意力  概念組成  類化和概化  問題解決

特定工作能力建立

    職能治療師先對孩童能力及特定工作目標進行步驟分析,先建立的工作步驟所需之特定技巧,再進行學習引導,並且展開步驟推進,成功建立工作技巧後,利用重複執行正確的訊息輸入,產生記憶後再加以變化,將對於 特定工作步驟認知和理解類化到其他活動中。

    增加活動步驟,可以引導孩童增加組織能力,完成多步驟活動。

備註

適用於對於特定活動技巧不足,包含動作協調、動作發展、動作計畫能力落後之孩童。

上一頁 ] 下一頁 ]